当前位置:

网站首页    技术推介    智慧交通安全设施感知计算与大数据AI平台
创建时间:2021-04-07 15:04

智慧交通安全设施感知计算与大数据AI平台

       成果简介:

  2020年9月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》中明确指出“推广应用交通装备的智能检测监测和运维技术,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和高耗低效交通装备。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养护,加强基础设施运行监测检测,提高养护专业化、信息化水平,增强设施耐久性和可靠性”。


  截至2019年末,全国公路总里程501.25万公里,其中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对于保障行车安全、降低事故严重度起着关键作用。目前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具有以下缺点:


  ■对于基础交安设施的利用存在很大的空白,利用率不高;
  ■目前国内仍然停留在对设施使用材料或者反光材料的研究,缺乏主动智能的交安设施研究;
  ■在视觉引导作用不够显著,并且恶劣天气下更加无法发挥异常联动视觉引导作用;
  ■出现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被撞击后无法第一时间被养护、监管部门察觉,留下了安全隐患;
  ■出现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被撞击后无法及时、有效提醒后续车辆,容易引起二次事故。


  通过对公路网泛在的交安设施,如钢护栏、标识牌、防落网、隔离栅等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数据采集,智能感知车、路、环境的实时运行状态,尤其是在发生自然灾害或交通事故时,能够第一时间获知事故位置和损害级别,并上报职能部门辅助决策。实现对突发交通安全事件精准快速感知,提供科学数据支撑管理者进行分析预判,与已有的控制手段联动报警,构建主动报警与感知联动结合的全时域公路感知网络;同时提供量化指标分析评价为长期运营提供决策依据,形成定量分析、定性分析和经验分析结合互补的,具有事故识别、智能化应急预案和辅助决策系统。

产品形态图

产品中控软件截图


  项目支撑:
  1.《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智能养护技术研究》,2018年交通部重点支持的十个科技项目之一 ;
  2.《智能钢护栏在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领域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》,与天津公路工程总公司申报的天津科技局院地项目;
  3.正申报河南省地方标准;


  推广:
  天津市辖区路段试点使用1000套

  技术特点
  1.低功耗、小型化:可太阳能供电,可快速、灵活、机动部署;
  2.多源态势感知与联动技术:实现感知、监控融合联动系统,实现与原有系统的数据联动印证;
  3.宽窄带结合的异构自组网技术:宽窄带结合的自组网算法,降低通信系统的功耗,按需通信。


  应用范围:
  本产品应用于钢护栏、标识牌、防落网、隔离栅等交通安全基础设施,以钢护栏为例,本产品的应用实施方案如图所示。

实施方案

    市场前景:
  目前国内尚未有对应的产品,我们的产品具备先期的技术和时间窗口优势;同时,我们的产品已在天津市辖区的路段进行了试点,满足公路环境要求。


  社会效益:
  充分发挥钢护栏的引导、主动报警作用,即使在恶劣的天气条件(如雾霾、雨雪等)下仍然可以提供可靠的社会服务。


  经济效益:
  在交通领域全面推广新型智能钢护栏:在未来五年内预计产生亿元经济效益。

科研成果

联系邮箱:

 

联系电话: